一個景點或裝飾讓人想打卡會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因為漂亮或是因為紀念。但如果今天換成是你需要在一場活動或是景點中,打造一個會讓人打卡、拍照的「梗」時,你會怎麼做又該從何開始?

去年 2018 年的時候,我們跟合作夥伴接到台北捷運公司的需求,希望在中山地下街的爵士廣場做一場聖誕活動,目標是聚集自然人流,並且軟化這塊辦公地的生硬氣氛。

重點是當時他們還提出了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希望可以在現場做出一個打卡景點。」

 

(圖為後來規劃出來的聖誕活動)

平時拍了很多照片、逛了很多打卡點,但今天輪到自己要設計一個打卡點時,反而瞬間矇了。我們一群大男生,對於 IG 上各種打卡景點是屬於超級無法理解的那種,現在反過來換我們要設計一個打卡點,就像要我們先換一個腦袋一樣。

討論期間我們用「拍腦袋」的方法想過很多點子,像是彩繪杯、投影布幕、原木聖誕樹等等,可是一直覺得不太對。我們開始回頭去搜集全球各地的打卡點案例,希望能從中找出一個可被應用的模型。畢竟就像我之前所說:「成功不能複製,但方法論可以被應用。」

看了國內外無數個熱門 IG 景點、展覽、被推爆的打卡照後,我們拆解了每一個照片中的元素,後來另一位夥伴皓甯發現幾乎所有打卡點都符合一個可歸納出的結論— 「非日常」

 

非日常三角模型

當我們發現所有的打卡點會爆紅或是被拍下,幾乎都符合「非日常」這一個關鍵要素後,我們則再繼續去想要怎麼建構出「非日常感」.

三方法建構「非日常感」:紀念、美好與失衡

當我們寫出這模組時,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樣,我們瞬間覺得自己像被換了一個腦袋一樣。那些看不懂為何會紅的點忽然看懂了、那些想不通該怎麼設計的點忽然就有頭緒了,這也讓我們更加堅定鍛鍊思維模型的整理能力有多重要。

那麼為什麼促使人打卡的關鍵是「非日常」呢?其實說到底還是回歸人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打卡牆分為兩個部分:拍照+社群發文,只有滿足這兩件事才算是我們理想中的打卡點。

而在其中拍照的部分,撇除獎勵式的誘因(打卡送、打卡折價)之外,我們發現關鍵是當人們覺得:「哦!這很難得一見!」時,那個日常不會見到所以要拍下來的心情,正是促使人們拍照關鍵,而這關鍵我們稱為「非日常」。

社群分享的部分,人們在社群上的分享有非常多原因。之前在「社群力」的線上課程中,幾位大神們也曾整理過在社群上促使分享的十大關鍵,這些也是可以被統整為打造打卡點的重要元素,但我們今天就先專注於討論「打卡點」拍照部分的設計,對於社群上的分享有興趣的話,歡迎點此去看看社群力的課程


回到打卡點需要有「非日常感」,那麼「非日常感」又該怎麼設計?我們討論後找出其中三個常見的方法:紀念、美好與失衡,簡單舉幾個例子,我想會更容易明白這三個元素:

紀念

具備某個含意或單一關鍵的時間點。像是闖關後的合照、拿到獎牌的證明、跳躍起來的瞬間、接吻的那一剎那,甚至是品牌或 IP。人們想去紀念某一個特別的時刻或意義,因此拍照紀錄。通常要實現這一點可以透過活動設計來達成,或是去賦予這打卡裝置一個故事性,當時我們想到的是在榭寄生下需要接吻的這故事,希望創造接吻或擁抱的紀念性剎那.

Photo by Álvaro CvG on Unsplash

繼續閱讀文章

美好

漂亮、美好、幻想中的情境。人們看到美麗的風景會想拍照,是因為這風景並非日常所見,因此去尋找目標受眾心中的美好想像,算是許多網美打卡景點最常見的作法。舉凡塗鴉的天使翅膀、夢幻的棉花雲朵,漂亮的事物總讓人心生嚮往,為什麼很多網美打卡牆都像是夢境一般?就是因為要透過具現化想像中的美好世界,來刺激人們合照上傳。

 

(品酒會外佈置一個風格裝飾區,讓人可以拍出平時拍不出的紳士風)

《網店設計風格指南》
風格簡潔有力的網站,會讓人對品牌留下幹練、大器的印象,而色彩繽紛的網站,可以傳達活潑有朝氣的氛圍

(常見的網美球池,也是直接將夢想中的場景具現化的例子)

失衡

最後一個「失衡」,調整某一個單一屬性遠超平均值(日常印象),這乍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其實我覺得是最簡單的一個。

小時候我們都有玩過電腦遊戲,有些遊戲可以讓你自訂角色的長相,並且有數值可以讓你微調,這時如果你把其中一個數值拉的特別高(低),人物就會長得很奇怪,但偏偏又會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利用失衡製造非日常的一種。

試試把原本的裝飾拆解,拉出單一元素極限放大或縮小,或許就能打造出一個特別的打卡點。

常見的例子像是一整面的單一顏色的牆、特大的裝飾物或特小的擺設、瘋狂重複產品組成的牆、造型詭異的冰淇淋等等,之前曾熱門的「色廊展」就是滿滿這類的例子。利用單一特性遠離平均值,來創造反常的「非日常感」。

 

(在《微型展2.0》中,最後設計了一個放大版的彩色原子筆,讓人可以模仿微型展的攝影作品)

這三種方法可以任意搭配,當然我個人覺得要是三者都符合才算是最好的狀況,但辦過多年實體活動後我發現,即使只有其中一種也可以促使參與者拍照。

一樣舉個例子,「紀念+美好」就像是跨年的日出,日出本身就很美,但尤其在一年之初這個關鍵時刻,更會大大提升非日常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節日時只要擺出節日特有的符號,並把場景用得漂亮一些不爛俗,就可以吸引許多民眾拍照。

如果是「美好+失衡」呢?想想很多餐廳都會用到的花牆,不就是讓美好的東西大量出現到失衡,進而產生非日常感嗎?

 

Photo by Biel Morro on Unsplash

「失衡+紀念」則有更多有趣的例子,單純的品牌牆面可能很無趣,但如果把品牌改成手繪風,就會變成吸引人拍照的亮點。之前曾經洗版大家的單位展計時器,也是放大了一個我們常見的元素:時間,並結合了「測量你的體感時間」這意義,讓整個打卡牆的互動性躍升好幾個等級。

 (圖片取自:【吳東龍|台北大人味發見】〈單位展in Taipei〉熱鬧看門道)

至於最理想的三者結合,個人很愛那種常見的語錄大集合牆,它通常都有明確的主題(紀念)、大量出現而產生的戲劇性(反常),而且不會設計的太醜,又常把我們心中想說的話說了出來(美好),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一句適合的心聲合照,而且也有極強的社群擴散性,算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種打卡牆類型。

(語錄牆示意,照片取自:天津五迷打卡牆)

當時在設計捷運公司聖誕打卡點時,我們還沒有想的很完整。我們想到結合榭寄生與互動裝置,讓情侶只要站到榭寄生下時,周圍就會有粉色燈光與音樂響起,這時工作人員就可以幫他們拍照合影。

我們還想過很多讓場景更美好的方法,像是泡泡機、乾燥花牆等等,都是基於紀念、美好、失衡這三元素去發想。只可惜最後礙於一些原因,執行改由別的團隊接手,沒機會把想到的有趣設計付諸實現。

不知各位還有看過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打卡牆設計?下次看到會讓你不自覺拿出手機,拍下照片的裝飾時,不妨多想想看自己是因為哪個元素或原因而有「我要拍下來」的衝動。

如果暫時還沒整理出自己的方法,當你被分派到要企劃設計一面打卡牆或打卡裝置時,也可以試試使用「非日常三角」來發想,也許不知不覺中你就能夠打造出一款在社群上瘋傳的爆款。


編輯後記:

本文章作者為長期的行銷策略、活動企劃及社群經營者 Boky Chen 所撰寫,內容講述近年來 Instagram 上有許多熱門打卡拍照地點,加上有了收藏功能,讓更多人能夠輕鬆的收藏口袋名單,現代人喜愛在社群上打卡成了店家推廣品牌的有利管道,但多數線上店家在邁向全通路經營時,卻不知道該如何有效營運線下門市。

因此 SHOPLINE 電商教室不藏私轉載了「非日常感」的打卡牆設計案例,供品牌店家快速了解該如何打造讓消費者瘋狂打卡的拍照牆,利於聚焦消費者目光。

 

( 本文章原刊載自Meduim 部落格 Boky Chen作者之文章, SHOPLINE 電商教室獲授權轉載。)

 

想知道如何經營全通路電商品牌?下方了解更多

你覺得文章有幫助到你嗎?

歡迎給我們評論唷!

4.3 / 5. 共有 9

可以留下你的評論讓我們知道

延伸閱讀

追蹤電商教室,趨勢新知報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