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2024 年迎來了尾聲,品牌主們對今年零售產業的發展有什麼想法呢?
綜觀今年(2024)的零售產業變化,確實如前一年的趨勢文章所述,主要都圍繞在 AI 科技應用、個人化體驗、團購經濟興起、混合零售發展、直播與影音導購等範疇。而即將到來的 2025 年,零售產業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消費趨勢發展,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2025 年零售產業兩大挑戰:「流量分化」與「存量競爭」

綜觀近兩三年的產業脈動,愈趨碎片化的品牌觸及管道使得人流逐漸產生「去中心化」的現象,已不再有龐大流量聚集於某種銷售通路的,取而代之的是「哪裡有人流,哪裡就有業績」,讓「流量分化」成為了品牌面臨的一大挑戰。

當流量散落在各管道時,便會導致品牌得嘗試各種通路的經營,並且需要有效地將「通路整合」來滿足多變的顧客需求,藉此掌握流量商機;而除了獲得流量分化以外,「存量競爭」的戰場也逐步往「個人化體驗」點燃戰火,加上疫後大眾消費重新分配的現象,品牌想要鞏固既有顧客的話,對於他們的喜好必須更加暸若指掌才行,以打造極致的個人化體驗,同時要在舊客回購上做出成績,也與品牌「數據整合」的功力有關,不論是透過 AI 科技的輔助、異質系統的串接整合等,都將會成為考驗品牌成長的關卡。

面對這兩大困境,想要在嶄新的一年有所突破,瞭解未來可能的趨勢,未雨綢繆地做好準備,或許能幫助品牌找到成長的突破口,而正逢年底,各大知名調研單位也紛紛推出了 2025 年的趨勢報告,像是 Euromonitor(歐睿國際)便在 11 月發佈了《 2025 全球消費趨勢 》報告,提出了五大全球消費趨勢,其涉及了消費行為轉變、新興管道成長、生成式 AI 挑戰等面向;此外,我們也爬梳了這兩年各種調研單位的分析,最終結合我們的觀點,聚焦於台灣市場,提出了以下 2025 年台灣五大消費趨勢,讓我們為你娓娓道來。 

繼續閱讀文章

趨勢一、混合零售仍成主流,OMO 無界線「通路整合」是關鍵

「混合零售(Hybrid Retail)」是一種實體零售結合電商銷售的模式,並藉由 OMO 虛實融合來消弭了線上與線下的界線,為顧客帶來便利又快速的無縫購物體驗。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在歐美市場更已開始出現了無數的無人商店、自動化倉庫、自動駕駛、等打破傳統零售模式與框架方式,讓購物管道不再單一且集中。

而看到這你可能對「混合零售」名詞感到陌生,但其實它始終都是零售產業近年的發展重點,舉例來說,當你註冊了 A 品牌的線上會員,並在網站上直接下單,幾個小時後便可至附近實體門市取貨(BOPIS);又或者是你在門市試穿了 A 品牌的服飾,但遲遲未下定決心購買,而回家後卻收到了 A 品牌針對該商品的促銷優惠簡訊,馬上讓你消除猶豫前往官網下單,這些都是混合零售的購物模式。

對此,你可能會好奇,「混合零售」真的已逐漸成為現在的主流趨勢了嗎?

根據 PwC《 2024 消費者之聲調查 》顯示,可以發現偏好實體店購物的受訪者比例始終維持在 42% 左右、而網路購物則約 56%(有 34% 的人會選擇透過手機購物,23% 則是以電腦購物);而消費者接觸新品牌的方式,則有超過五成(55%)的受訪者選擇去實體店與銷售人員互動、而有 49% 的人會尋求親友推薦,46% 的人則選擇網路瀏覽。由此可知,有近六成的人會優先選擇網路購物,但在認識新品牌時,實體通路卻是觸及新顧客的核心管道之一。

此外,該報告中也提到在社群管道方面,有 46% 受訪者會直接從社群平台購買商品,相較於 2019 年(21%)大概成長了兩倍之多;同時有 67% 的受訪者則會利用社群平台來發掘新品牌、有 70% 的受訪者購買商品前會在社群媒體尋找評論,可見社群平台也是品牌不容小覷的觸及與銷售管道。

綜合以上,線上、實體、社群管道的發展都朝向同一個發展方向 —— 那就是都能是觸及管道,也能是購物管道,而這些通路的種種發展跡象,也確實反映出了「混合零售」的重要性。

我們觀察台灣近年的零售發展,「混合零售」的概念在這兩三年也逐漸延伸至各大銷售管道,舉凡一條團購連結開團、一則社群貼文收單、手機 APP 預購、實體快閃店銷售等,只要是你能觸及到客人的地方,也能夠直接變成銷售商品的管道,而品牌也可在這些管道中蒐集顧客資料進行整合,讓消費者能夠在任何管道中,以自己喜愛的方式付款與收貨,減少購物旅程中的所有斷點。

所以,2025 年品牌不僅要考量全通路的佈局,更要以「打造無縫購物體驗」為前提來做好「通路整合」。當實體人流逐漸回歸,品牌便可夠搭上像快閃店這樣的風潮來線下集客;當直播興盛時,便要能在社群管道中讓顧客可以邊看邊買。總而言之,哪裡有人流,品牌就得在哪裡出現,避免流量分化導致商機跑掉

而 SHOPLINE 提供了「品牌官網」、「實體 POS」、「社群購物」、「Smart OMO 會員導購工具」與「品牌會員 APP」五大管道的一站式整合系統,幫助品牌在全通路能夠完整佈局,整合各通路商品、訂單、顧客等資訊,讓流量流向哪裡,品牌觸角就能延伸到那裡,為客人們帶來順暢無斷點的購物體驗。

《網店設計風格指南》
風格簡潔有力的網站,會讓人對品牌留下幹練、大器的印象,而色彩繽紛的網站,可以傳達活潑有朝氣的氛圍

趨勢二、「短效流量」驅動直播與快閃店經濟持續成長

根據 Euromonitor 發佈的《 2025 全球消費趨勢 》報告中可以看到,現在品牌與顧客接觸的管道眾多,時常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被資訊海給淹沒,而面對生活中無窮無盡的選擇,消費者希望能花費更少的時間,找到能解決他們需求的商品,因此有 42% 的消費者會透過「直播」進行購買,因為透過該管道能直接瞭解到商品與服務的特點。

根據市調組織 IMARC Group 2024 年的報告指出, 憑藉行動網路技術的進步、社群平台直播電商成長與直播技術的屢屢創新,2024 年全球直播市場規模達到了 878 億美元,而預估到 2033 年規模將達到 6,052 億美元, 2025-2033 年複合年增長率(CAGR)預計為 23.93%,可見消費者在未來仍舊會傾向「直播」這種能縮短購買決策時間,並且可以快速下單的購物方式。

所以,像直播這種「短期內獲得高成效」的流量獲取方式,也成為了這兩年台灣市場的常態,在線上銷售管道方面,直播經濟蓬勃發展,讓過往品牌多只在社群平台上直播(Meta 旗下平台),開始逐漸拓展至通訊軟體上(如 LINE購物直播),甚至部分 B2C 與 C2C 平台也紛紛強化自己平台的直播功能,都只為了讓零售品牌能夠掌握「短效流量」進行轉換。

SHOPLINE 支援各大社群串接,舉凡在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上開直播,都能將商店與社群平台進行連動,LINE 直播也能設定關鍵字+1 等功能,讓消費者可以邊看直播時也能快速購買商品;另外 SHOPLINE 也有提供 LINE購物進駐方案,在 LINE 購物直播能享有點數加碼回饋,幫助你集客力大升級。

與此同時,在線下銷售管道,「快閃店(Pop-up)」這類短期內可獲得大量曝光與流量的方式,似乎成為了全球品牌重視的體驗場域,根據流行時尚產業資訊平台 Glossy 在 2024 年的《Glossy+ 快閃店市場簡報》中顯示,預計到 2025 年,全球快閃店的市場價值預計將超過 950 億美元;以設計快閃店為服務的代理商 Go—PopUp 也在文章(2024)中指出,快閃店市場的快速成長與沉浸式體驗風潮、永續設計和科技應用的趨勢密不可分,而今年市場規模也預計將成長約 16%。觀察坊間更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結合虛擬與實體技術的快閃活動,致力為顧客帶來有趣且難忘的購物體驗。

而觀察台灣市場,近年在重點商圈中也可以看到各大品牌開始投入資源在「快閃店」,以中山商圈為例,短期數週到 1-2 個月的品牌快閃活動可謂接踵而至,搭上商圈聚集效應的優勢,品牌得以藉由快閃店高效接觸到廣泛的實體人流,並引導潛在顧客在接觸後成為品牌會員。

因此,在 2025 年品牌必須多方嘗試各種獲取「短效流量」的管道,像是直播電商與快閃店便是可以投入資源的線上與實體銷售方式,藉此擴大會員流量池,再進一步地引導他們成為忠實顧客。

而針對快閃商機,SHOPLINE 推出的「POS 快閃店短租方案」,能滿足商家短期使用的租賃需求,不管是快閃活動會用到的硬體設備等都能一站式租借(此方案適用 SHOPLINE 既有簽約用戶,並且方案需包含 SHOPLINE POS,詳細適用條件可洽後台客服人員),同時系統操作介面相當簡潔易懂,讓線下結帳體驗速度更快速。

趨勢三、AI 科技賦能數據整合能力,強化品牌「個人化體驗」 

如開頭所說,「存量競爭」是品牌近年所面臨到的挑戰之一,當消費者在市場上的選擇越來越多時,「為什麼要選擇你」便成為了品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課題,而「客製化、個人化、體驗行銷」等名詞便順勢成為了品牌會員經營近年的重點關鍵字。

根據 Euromonitor 於 2024 年初公布的《消費者之聲:生活方式調查》報告中顯示,有 68% 的消費者會尋求客製化的商品與服務、而有 31% 的消費者則十分渴望個人化購物體驗。此外,據 PwC《 2024 消費者之聲調查 》指出,有 50% 受訪者願意提供個資以獲得個人化服務,資料使用目的若能明確告知消費者,能更加提升他們提供個資的意願,因此品牌取得第一方資料來提供個人化服務,是零售產業必備的,但這也會考驗著品牌在落實個資保護的嚴謹度與能力。

而個人化體驗能夠為品牌帶來突破性地增長,主要關鍵是品牌對於顧客購物歷程的洞察與分析,因此在顧客數據解讀與整合這一塊,就相當考驗品牌們的能力,倘若品牌能夠透過顧客數據描繪出更完整的受眾輪廓,並且精準地提供他們需要的東西,就能夠在這場存量爭奪戰爭中拔得頭籌。因此,能分析兼處理大數據的 AI 科技便開始走進各大企業的視野當中。

對於 AI 科技的市場高速發展想必各位都是有目共睹,據各大專家分析,2030 年生成式 AI 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將近 50 兆新台幣,規模相當可觀,至於與零售產業的關係方面,根據 PwC《 2024 消費者之聲調查 》這份報告顯示,有 50% 的消費者是信賴 AI 所推薦的商品的、有 42% 消費者願意從聊天機器人得到回應,代表 AI 在個人化體驗中,早已逐漸獲得顧客的信任。而隨著 AI 技術快速迭代及升級,相信在 2025 年全球將會有更多零售品牌依賴 AI 科技來完善個人化行銷的需要。想當然耳,當消費者越來越熟悉 AI 融入生活中,對其接受度也會逐步提升。

而說到這裡,對於 AI 科技的應用,除了消費者正向的肯定外,其實也產生了部分的疑慮,像是 Euromonitor 的《 2025 全球消費趨勢 》報告中就有提到生成式 AI 將成為改善個人化服務的重要工具,像是商品推薦和聊天機器人等,但同時品牌也需謹慎處理 AI 的應用時的透明度與責任問題,藉此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所以,對於 2025 年個人化體驗的提升,品牌除了藉由 AI 科技來強化受眾洞察的能力外,在「第一方數據蒐集與整合」方面便會是品牌脫穎而出的關鍵之ㄧ,同時對於 AI 生成的內容、推薦的商品、回覆的客服訊息等也要保持警惕,以利品牌深度瞭解自己的顧客,給予最適切的個人化體驗與服務。

趨勢四、冷靜消費時代來臨,「目的性購物」與「情緒經濟」當道

進一步探討台灣消費者購物行為的轉變,由於世界各地消費習慣有所差異,因此我們參考了中國消費趨勢變化,主要也是因為多年來中國市場變化基本會反映出台灣未來的產業趨勢變化,同時身為全球零售產業發展最完善的國家之一,中國零售產業對全球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因此觀察中國零售市場動態來作為全球市場變化的縮影,勢必能成為各市場的參考,更可以作為台灣市場變化的推估。

而回顧近年中國下沉市場(即三線及以下城市)的迅速崛起,對全球零售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根據格隆匯(2023)文章指出,2022 年中國下沉市場規模來到了 17.6 兆元人民幣(約 75.2 兆新台幣),是高線城市的四倍之多,而有如此強大的增長動能,不外乎是電商普及與物流基礎建設的完善,以及有龐大人口的規模經濟基礎,加上消費升級的趨勢,讓這群消費者更願意為良好的商品和服務買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日益增強。

那下沉市場的成長對台灣零售業有什麼影響呢?大致上觀察到以下三點:

1. 台灣品牌搶佔中國市場機會提升,但競爭也同步加劇

隨著中國下沉市場消費力的提升,越來越多消費者對高品質的進口商品需求增加,而這也讓台灣零售品牌有更多機會能夠進入中國市場。像是台灣食品、保健品、美妝、母嬰商品在中國消費市場中都有一定的口碑聲量,勢必能爭取這波龐大的商機。據媒體報導指出,2023 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額達到 5,700 億人民幣(約 2.5 兆新台幣),其中台灣商品在天貓國際、京東國際等平台上銷售表現就十分優異。

然而,當市場規模擴大後,也意味著品牌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因為不僅中國的本土品牌、其他國際品牌也會搶食這塊中國下沉市場大餅,因此台灣零售業勢必得凸顯本身優秀的生產與製造能力,來維持市場競爭力。

2. 直播與團購風氣席捲整個亞洲,同步成為台灣重要的銷售管道

因網路與電商普及,中國企業在爭取下沉市場商機時也紛紛開拓了更多元的銷售管道,而這批消費者便開始接觸到了如「社群團購」、「直播電商」等購物模式,恰好以實惠價格與快節奏為賣點的直播就能完美擊中下沉市場顧客的喜好;而買越多越划算的團購也因中國拼多多等平台的「拼團模式」盛行,放大了下沉市場族群的消費潛力,讓直播與團購風氣成功破圈席捲整個亞洲地區,甚至進一步也成為了台灣零售產業開始跟進的趨勢之一。

而 SHOPLINE 近年看準「團購」市場的成長,推出了「團購解決方案」,包含了「獨立分潤賣場」功能,透過視覺化編輯器 SHOP Builder 就能輕鬆又快速的建立好團購下單頁,賣場不僅能支援隱藏,還能在單一頁面中置入多組商品,讓消費者能夠快速加入購物車,最後直接在賣場中進行「一頁式結帳」(即將推出),並且能自動同步成為官網會員,擴大會員池。

3. 「目的性」購物趨勢影響台灣消費者的行為變化

雖然中國下沉市場有著強大的成長動能,該族群的平均收入也有所提升,但綜觀 2024 年中國整體經濟下行影響,導致大眾生活壓力與負擔仍舊格外沈重,使投資理財、日常消費、平均物價、就業市場等成長疲軟,讓中國整體消費市場對個人財物分配保持著更謹慎的態度,而當尺度拉到全球市場來看,似乎都與中國有著相似的狀況。

根據 Nielsen IQ(2024)發布的《通往 2025:全球消费者展望》顯示,全球消費者似乎開始從「理性消費、找平替」,轉向成「目的性」購物,消費者會變得更加有目的性的消費,但卻也會同步考量商品的品質及挑選質感穩定的品牌。其數據顯示,以消費支出來看:

  • 有 31% 的消費者計劃在 2025 年於必要的日用品和家庭用品方面增加支出。
  • 有 38% 的消費者計劃在 2025 年預計減少外出用餐的支出;有 37% 的人則選擇減少外出娛樂的支出、36% 的人則減少外送餐點、有 35% 的人願意減少在買衣服等非日常必要性的花費。
  • 而調查理性消費者的消費意向,有 54% 的人會避免浪費,不買用不到的東西;有 43% 的人選擇減少外出活動;有 41% 的人則會在購物前做好規劃,管理支出。

而 Euromonitor 在《 2025 全球消費趨勢 》中也提到了 2025 年消費者將會在經濟壓力下,購物時轉為「戰略羊毛黨」心態,他們將變得更加理性,權衡商品品質、便利性與價格,而品牌則需要端出帶有附加值的商品,才能更加吸引顧客買單。

拉回台灣市場,消費者確實也受到了中國零售市場的影響,開始追求「高 CP 值」、「品質穩定」的商品,因此 2025 年面對更加理性且帶有目的性的消費趨勢,台灣品牌可以將重心擺在銷售方式的調整,搭上如「團購」趨勢來搶佔商機,提供消費者較優惠的價格,便能買到高 CP 值得商品,解決顧客痛點並滿足他們消費的目的。

而當消費者普遍購物趨向目的性的同時,另一個看似背道而馳的趨勢在近年也悄然興起,它便是——「情緒經濟」。

情緒經濟的崛起主要受眾群為 Z 世代族群,在他們剛踏入社群時就碰到新冠疫情的肆虐,使得他們在疫情的衝擊下,更重視自我療癒的需求,以中國市場為例,根據 Nielsen IQ(2023)發布的《小紅書後疫情消費心理調研報告》顯示,商品品質是消費者考慮的首要因素,CP 值排名第三,有 57% 的受訪者願意購買提升生活品質的商品,此結果與 Euromonitor 的報告雷同。此外,分析購物動機方面,有 55% 的人會以「功能需要」為購物動機、而有 42% 的人則是「取悅自己」為目的。此數據顯示出消費者雖然趨向理性消費,但也還是會願意為「情緒」所買單,這也使「悅己型消費」與「社交型消費」成為情緒經濟的根基。

如果觀察台灣市場,其實也不難發現,這兩年在台灣社交媒體上,充斥著「情緒價值」字眼的貼文與短影音內容;而在行銷策略上以「滿足顧客情緒」為提前的活動也屢見不鮮,像是透過心理測驗推廣活動等都是,可見情緒經濟的影響早已在台灣市場中發酵。

因此,在 2025 年的行銷策略擬定上,可以強調「解決痛點」來呼應消費者的目定性購物,輔以「充滿情緒價值」的曝光手段來放大曝光效益,並與年輕世代消費者建立共鳴,像是透過時下話題拍攝 Reels、YouTube Shorts 等短影音、在 Threads 上發起討論議題等,都是品牌可以嘗試的做法。

而如果品牌想要透過短影音來搭上情緒經濟的浪潮,目前 SHOPLINE 已經與 YouTube Shopping 完成串接,只要你是有訂閱「社群購物方案」的商家,並且處於商品開賣階段,在 YouTube 頻道上也具備「合作夥伴計畫資格」,就能申請網店與 YouTube Shopping 的串接。而 SHOPLINE 也是台灣首間開店系統商出現在 YouTube Sudio 的全球官方合作夥伴,讓你在串接時體驗更直觀,強化品牌影音導購的力道,給予消費者情緒價值的同時,也為品牌帶來更多訂單與業績。

趨勢五、「健康養身」與「永續消費」將持續成為購物準則

觀察近年中國消費者趨勢的變化,可以得知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健康議題,成功吹起一股中式養生風潮;而放眼全球市場,Euromonitor《 2025 全球消費趨勢 》報告中提到了「續命計劃(Healthspan Plans)」,指出消費者會更積極地採取預防性保健方式,而其數據指出,健康營養品市場預計將在 2025 年達到 1,399 億美元(約 4.5 兆新台幣);而台灣市場方面,根據市場趨勢研究機構 KANTAR 凱度消費者指數發佈的《 2024 台灣保健市場趨勢報告 》中顯示,台灣每 100 人就有 55 人過去一年曾購買保健食品,且每年平均花費金額約 8,600 元,換算下來市場規模超過 1,000 億大關,可見營養保健品的商機相當龐大。

另一方面,根據全方位零售整合專家 SHOPLINE 發布的 2024 年雙 11 復盤數據顯示,「魚油」、「膠原蛋白」、「葉黃素」、「益生菌」等保健食品登上 2024 年的熱銷產品,整體「醫療與保健」產業業績也如異軍突起,在直播業績的成長更是 2023 年的 5.5 倍,成長十分顯著。

有鑑於此,品牌的商品與服務是否能讓消費者更「健康」,或許也是 2025 年可以留意的趨勢,就算所銷售的商品與健康較難掛鉤,品牌也可以嘗試以健康為主題,找尋適合的切角規劃行銷策略,抓住普羅大眾在意的話題,為品牌博取到更多潛在顧客的目光。

另一方面,「永續消費」仍舊是全球的主流消費趨勢之一,根據 PwC《 2024 消費者之聲調查 》顯示:

  • 有 85% 受訪者表示在日常生活有感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 而為了減輕其影響,有將近五成(46%)的受訪者決定購買更環保的商品來減少自身對環境影響。
  • 有 43% 的受訪者在消費時則會更考量到環境永續,甚至減少消費。
  • 有 60% 消費者認為「第三方永續認證」能夠提升他們的購買意願。
  • 甚至以平均來看,消費者願意多花 9.7% 價格去購買「永續商品」。

當然,配合上述提到的「目的性消費」,現在消費者也並非只要貼上「綠色、環保」等標籤就一昧的購買,在 Euromonitor《 2025 全球消費趨勢 》報告中也提出相同的觀點,他們認為未來消費者將更傾向「理性的綠色消費」,品牌必須在能保證「商品品質」與「價格合理性」的同時,還要有明確的「證明」來展示品牌的「永續價值」(如上面提到的相關認證標章),才能更真實地滿足消費者重視環保的購物需求。

對此 2025 年品牌該如何因應永續這一塊呢?PwC《 2024 消費者之聲調查 》中也有給出一些建議,像是有 40% 消費者支持「減少消耗的生產流程與回收再利用」的商品、有 38% 的消費者會購買有環保包裝的商品、另有 34% 的消費者則會選擇對大自然與水資源保護有幫助的商品,這些都是可以參考的要素。

而身為 SHOPLINE 商家,如果你也想落實綠色電商的理念,可以透過包裝減塑減碳來完成,只要從 SHOPLINE 擴充功能商店頁面中,就可以下載 SHOPLINE 合作夥伴「PackAge+ 循環包裝」的服務,讓品牌一同響應環保愛地球。

總結

看完以上 2025 年台灣消費趨勢後,不知道各位是否也觀察到更多產業趨勢呢?都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們,讓我們一起做好準備,迎戰即將到來的 2025 年吧!

而如果你想在 2025 年開啟自己的品牌生意,那絕對要來免費試用 SHOPLINE,讓全方位零售整合專家為你接軌產業新消費趨勢;或是預約專業開店顧問瞭解更多產業 Know-how,踏出屬於自己品牌的第一步!

(文章封面圖片由 AI 生成再進行後製)

你覺得文章有幫助到你嗎?

歡迎給我們評論唷!

5 / 5. 共有 1

可以留下你的評論讓我們知道

延伸閱讀

追蹤電商教室,趨勢新知報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