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建立了自己品牌官網後,開始銷售商品時,你一定有想過,到底是哪些人對品牌的商品感興趣、他們是從哪些管道得知品牌商、又或者是他們加購物車後,為什麼放棄結帳等,種種問題的答案,勢必都得透過「數據」來解決,而品牌官網最大的優勢就是能蒐集到這些第一方資料。那在有資料後,品牌又該如何追蹤這些數位黃金,以數據為前提優化品牌策略呢?讓篇文章先為你打好數據分析的基礎,以及介紹 6 種必需要知道的數據追蹤代碼與工具。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以下這個道理:「得到流量是第一步,讓流量轉換才是賺錢的關鍵!」
不少剛開始經營網路生意的人一開始只在乎要有龐大的流量,往往卻忽略了其他有價值的數據,例如:「訪客的瀏覽行為/路線」、「頁面的跳出次數」、「購物車轉換率」等。而現在做電商跟以往有很大不同,為了節省導流成本,電商的優化勢必要跟精準且有效,才能做到實際的開源節流!
如果還是保有為品牌官網一起導流就行,以為顧客到網店就一定會消費,那最終的結果只會與想像有落差,而取而代之的是,主動出擊找出顧客在瀏覽體驗中的各種行為,才能找到突破的關鍵。
那品牌究竟該怎麼做呢?
其實,最簡單的作法,就是我們可以善用網路上不同的分析工具來解讀蒐集到的數據,幫我們更有邏輯的擬定精準的行銷策略,讓對的顧客群持續光臨品牌官網、低轉換價值的流量則降低曝光成本。所以,熟悉這些數據追蹤工具,是品牌建立電商生意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什麼是「追蹤數據」?
「追蹤數據(Tracking Data)」是指通過各種數位工具與技術,蒐集並記錄用戶在特定平台、網站或應用程式上的行為與互動數據。這些數據能幫助企業瞭解用戶的喜好、需求及行為模式,以優化商品、服務或行銷策略。
乍聽之下感覺好像很複雜?但其實只要掌握基礎概念,就能開始運用不同類型的數據來瞭解你的網店以及顧客。
常見的「追蹤數據」指標有哪些?:
網站數據 | 使用者行為 | 交易數據 | 社群媒體數據 |
---|---|---|---|
—【訪問次數(Visits)】 —【瀏覽頁數(Pageviews)】 —【跳出率(Bounce Rate)】 —【訪問時長(Time on Site)】 | —【點擊行為(Click Behavior)】 —【滑鼠移動軌跡(Mouse Tracking)】 —【表單填寫率(Form Completion Rate)】 | —【購買記錄(Purchase History)】 —【加入購物車行為(Add-to-Cart Actions)】 —【放棄購物車數據(Cart Abandonment Data)】 | —【追蹤者增長率(Follower Growth Rate)】 —【貼文互動率(Engagement Rate)】 —【點擊次數(Clicks on Links)】 |
「追蹤數據」能為品牌帶來什麼好處?
上面提到追蹤數據能讓商家瞭解到有關顧客的資料,同時數據也像監視器一樣,追蹤著顧客在品牌官網上的所有活動。
比如說「他們在哪個商品頁面停留了多久?」、「多少人按了付款頁面後卻沒有完成付款?」,這些資料對於商家在版面設計和宣傳推廣上都提供了不少重要的資訊。而這裡也盤點出以下對品牌的好處。
優點一、擴大潛在客戶名單
追蹤訪客的行為模式以及他們的背景資料,我們可以找出他們的共同特點,縮小受眾的搜尋範圍,並設計行銷活動再吸引他們來你的品牌官網。
例如你可以從 Google Analytics 4(GA4)工具中,瞭解訪客的「年齡」、「性別」、「興趣」,甚至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和地區」。以上的資料都能夠幫助你找到新的商機,妥善運用有限的資源,針對目標客群製作適合的宣傳廣告,把尚未認識品牌的潛在顧客變成熟客。
舉個例子,假設你發現你的訪客有一部分的人是來自美國,那麼你也需要考慮到他們的需求,設計英文版的頁面,並針對受眾撰寫英文版廣告都以及透過這群受眾族群常用的社群平台( Facebook、Twitter(X)、Printest 等 ),試著觸及這批顧客群。當我們獲取的訪客資料越多,就能把握流量來源的人群屬性,精準的把各種宣傳活動及推廣送到他們手中。這樣的話,不但能擴大你的客戶名單,還能增加銷售量。
優點二、幫你找出最有潛力的商品
傳統商家在預估商品量時沒有參考過往數字,僅憑直覺估算商品量,又或是憑直覺選品進行推廣宣傳及訂價。但是如果你能夠知道最多人瀏覽的商品是什麼、哪些商品有高瀏覽又熱賣、又或是哪一個商品基本上沒有人看,可以準備下架,你就能針對這些商品作進行調整,並且節約營運成本。
而透過數據驅動決策,便可以讓商家評估商品銷售的表現,而非依靠直覺或假設,從而做出更具成本效益的商業決策。
SHOPLINE Shoplytics 的「商品成長探測」功能,便針對了「行銷潛力、庫存計劃、獲益力、產品力」4 個面向推出 10 種模板分析,讓品牌可以透過不同的維度、面向了解商品表現,以制定更精準的行銷策略、庫存規劃。像是「潛在熱銷品探測」就能知道哪些商品是具有銷售潛力的,進而調整行銷策略等。

優點三、優化行銷開支及量化宣傳活動的成效
你可能為了推廣你的品牌官網進行各式各樣的行銷活動,例如在 Facebook、Google 下廣告或者透過社群軟體上宣傳你的品牌官網。但是你知道究竟哪一個管道是能帶動消費者造訪你商店的大宗、哪一個廣告行銷活動根本沒用處。當品牌開始透過數據追蹤工具,便能夠輕易分辨出每一個活動的成效,並調整在各個宣傳媒介的資源分佈,停止沒有效的活動,把行銷資源集中投資在適當的推廣活動中,有效運用資源。
優點四、協助調整結帳環節
根據電商研究機構 Baymard Institute 的研究指出,全球電商購物車放棄率達到 70.2% 。意思是在 10 個完成選購商品的人當中,最後只有大約 3 人能完成付款動作。這個數字相當驚人,而大部分流失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因素。
一、隱藏費用過多
- 【流失原因】:運費、稅金或額外費用在結帳時才顯示,讓用戶感到不滿。
- 【解決方式】:提前透明展示總費用,避免購物過程中出現驚訝的費用。
二、結帳流程過於繁瑣
- 【流失原因】:結帳步驟過多、表單欄位冗長,導致用戶失去耐心。
- 【解決方式】:簡化結帳流程,不跳轉頁面來縮短完成時間。
三、支付方式選項不足
- 【流失原因】:未提供用戶偏好的支付工具,例如行動支付或國際信用卡。
- 【解決方式】:支援多元支付方式,如超商付款取貨、LINE Pay、Apple Pay、先買後付。
四、配送條件不符合需求
- 【流失原因】:運費過高或配送時間過長,影響購買意願。
- 【解決方式】:提供滿額免運、超商取貨、分溫層配送等選擇,提升用戶體驗。
五、缺乏購物車提醒與跟進
- 【流失原因】:用戶可能因忙碌或猶豫而忘記結帳。
- 【解決方式】:透過購物車未結帳提醒功能(如電子郵件或簡訊)提醒顧客,並提供限時折扣作為誘因完成購買。
不論原因是什麼,商家都應該透過觀察購物車結帳流程,來做出適時的調整,以提供順暢的瀏覽與購物體驗,減少「棄單」的情況。要記住!良好的購物體驗才能增加下訂單的機會。像是 SHOPLINE 的 Shoplytics 中就有的「轉換漏斗分析」功能,幫助你找出哪個環節流失最多顧客,進而去調整該環節的頁面與資訊等。

優點五、增加「再行銷」的機會
剛剛提及了當我們找到這群在購物車結帳最後一哩路放棄的受眾,知道了他們對我們品牌商品是有興趣的,此時我們就可以透過「再行銷」來投放廣告,持續觸及他們。而再行銷可以透過追蹤曾經與品牌互動過的用戶(例如訪問過網站、使用過應用程式或瀏覽過商品頁面),向他們再次展示廣告內容,以引導完成購買或其他目標行為。
如何透過 Google Analytics 4 (GA4) 操作再行銷?
步驟一、設定 Google Analytics 4 追蹤標籤
- 使用 Google Tag Manager (GTM) 或直接將 GA4 代碼嵌入網站。
- 確保網站或應用程式正確追蹤用戶行為(如商品瀏覽、加入購物車、結帳等事件)。
【小技巧】
GA4 依據事件驅動模型進行數據收集,確保你已設定關鍵轉換事件,例如 view_item(瀏覽商品)、add_to_cart(加入購物車)及 purchase(完成購買)。
步驟二、建立受眾群組(Audiences)
受眾群組是再行銷的基礎,可根據用戶的「行為」或「條件」進行定義。進入 GA4 後台 → 左側選單點選「管理」→ 點選「資料顯示」 → 點擊「目標對象」,點擊「新增目標對象」,以進行設定。

範例設定:
- 【購物車放棄者】:設定條件為「觸發 add_to_cart(加入購物車) 事件」但「未觸發 purchase(購買)事件」。
- 【商品頁瀏覽者】:設定條件為「觸發 view_item(瀏覽特定商品頁) 事件」但未進行其他行為。
- 【高互動用戶】:設定條件為「網站停留時間超過 3 分鐘」或「訪問超過 3 個頁面」。
【小技巧】
定義受眾的有效期間(常見週期: 7 天、14 天、 30 天)。可以設定排除條件,例如「已完成購買的用戶」不再顯示廣告。
步驟三、將目標對象同步到 Google Ads
- 【連結 Google Ads 帳戶】:前往 GA4「商品連結」區段,將 GA4 與 Google Ads 帳戶進行連結,確保目標對象可自動同步至 Google Ads。
- 【同步目標對象】:受眾群組設定完成後,GA4 會將其傳送到 Google Ads,讓你在投放廣告時選擇這些受眾群組。
範例應用:
- 對購物車放棄者提供「限時折扣」廣告,吸引他們完成購買。
- 對高價值用戶展示「專屬優惠」或「新品推薦」。
目標對象條件 | 廣告類型 |
---|---|
以查看商品詳情頁,但未將這些商品加進購物的使用者 | 尚未加進購物車的商品廣告 |
已將商品加進購物車,但未完成購買的使用者 | 含有購物車商品折扣代碼的廣告 |
以購買商品 X 和 Y 的使用者 | 相關商品 Z 的廣告 |
可針對不同目標對象設定不同廣告類型
步驟四、設定再行銷廣告活動
在 Google Ads 中使用 GA4 提供的受眾群組,進行再行銷廣告投放。
- 【建立廣告活動】:前往 Google Ads 後台,選擇「建立新廣告活動」;在「目標受眾」區段中,選擇從 GA4 同步過來的目標對象群組,例如「購物車放棄者」、「高互動用戶」等。
【小技巧】
使用個性化廣告內容,針對不同受眾群組提供適合的訊息,如 搜尋廣告、展示廣告 或 影片廣告(如 YouTube)。行銷文案範例:「尚未結帳?現在購買即可享有免運優惠!」
步驟五、追蹤與優化再行銷成效
成功投放再行銷廣告後,定期檢視廣告表現數據,進行優化:
- 返回 GA4 → 查看「廣告報表」或「受眾報表」。
- 檢視受眾的「轉換率」、「跳出率」及「互動數據」。
如何優化?
- 調整廣告頻率,避免過度曝光導致用戶反感。
- A/B 測試不同的廣告內容或優惠策略,找出最佳轉換方程式。
剖析開店大數據來洞察市場的脈動,歸納出未來 2025 年零售產業的發展趨勢,免費下載此電子書!
數據追蹤工具能提供什麼資訊?
數據追蹤工具是網站品牌官網優化的關鍵,透過這些工具,你可以深入瞭解用戶的行為、偏好和互動方式。對於剛使用數據追蹤工具的商家來說,可能不太會用到所有的數據。以下會介紹幾個商家比較常用的數據類型:
網站流量與訪客行為資訊
- 【流量來源】:用戶是如何進入網站的?例如透過自然搜尋、廣告、社群媒體或電子郵件等。
- 【訪客行為】:追蹤用戶在網站上的停留時間、瀏覽的頁面數量及跳出率。
- 【使用裝置】:提供訪客使用的裝置類型(如手機、平板、桌機)和瀏覽器資訊。
- 【地理位置】:分析訪客的地理分布,有助於區域行銷策略。
用戶互動與事件數據
- 【點擊行為】:追蹤用戶點擊按鈕(BTN)、連結(Link)或行動呼籲(CTA)的次數與頻率。
- 【互動行為】:最受歡迎停留頁面、進站或停留時間、從什麼頁面離開?
- 【訪客資料】:使用語言、使用裝置、瀏覽地區、首次進站或回訪客。
- 【事件追蹤】:監測特定操作,例如提交表單、觀看影片、下載檔案等。
- 【熱點分析】:透過熱圖工具(如 Hotjar)觀察用戶最常點擊的區域和滑鼠軌跡。
轉換率與銷售數據
- 【轉換追蹤】:追蹤特定「行為」完成的比例,如完成購買、註冊帳號、提交表單等。
- 【購物行為】:追蹤商品瀏覽、加入購物車、結帳流程及購物車放棄率等。
- 【收入與 ROI 分析】:提供每個行銷活動或渠道所帶來的 QoQ、YoY 收入與投資回報率(ROI)。
瞭解過數據追蹤的重要性後,相信大家已對它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想想看,經營實體商店時,你可以透過觀察知道多少客人進入你的商店、有多少人成為顧客、哪些商品是比較受歡迎、客人逗留的時間、有多少人是回流的客人。但經營電商的就必須透過數據分析來得知,因此建立數據追蹤是品牌官網生意的基礎。
下面就來介紹 SHOPLINE 為各位商家所整體的數據追蹤代碼與分析工具,它們就像是電商的監視器,幫你找出流量以及品牌官網的數據,來提升網站轉換率。
數據追蹤代碼與工具推薦
一、Google Analytics 4(GA4)
最多人認識的追蹤工具應該就是 GA4 了,它的電子商務功能夠連接你的品牌官網,你可以從 後台中看到相關的銷售業績以及整體的營運狀況。以下就簡單介紹幾個基本的數據。
進入網站的來源
在「生命週期」中點選「獲客」→「流量開發」,你就能得知訪客是從什麼地方進入你的品牌官網。有了這個資料後,就可以知道有什麼行銷管道沒有成效,需要改善;什麼行銷途徑比較成功吸引訪客,在計畫廣告預算時便能作出適合的決定,優化行銷開支。
電子商務
身為老闆,最關心的一定是生意能為你帶來多少收入。而 GA4 的電子商務(在「營利」中可以查看)功能可以清楚告訴你訂單數量及金額,還能幫你分析出什麼商品是暢銷品、轉換率、平均訂單價值、交易次數等數據。商家不需要慢慢自己計算之外,更可以利用 GA4 找出特定時間/區隔,進行比較及更詳細的分析。
二、Google Ads
Google Ads 是 Google 提供的線上廣告投放平台,主要透過關鍵字廣告和多種廣告格式,讓品牌能夠在 Google 搜尋結果頁、聯播網及 YouTube 等管道展示廣告。廣告主可以根據目標受眾的搜尋意圖或行為,精準投放廣告,進一步提升品牌曝光、導流和轉換率。其有以下三大優點:
精準觸及目標受眾
讓品牌能在用戶的購買旅程中,精準投放廣告,進一步提高點擊率(CTR)與轉換率。
- 【關鍵字鎖定】:透過用戶在 Google 搜尋引擎中輸入的關鍵字,將廣告展示給 有明確需求 的潛在顧客,確保廣告觸及真正有購買意圖的目標受眾。
- 【受眾定位】:支援多種客製化設定,包括:
- 地理位置(本地或國際)
- 裝置類型(桌機、平板或手機)
- 年齡、性別、興趣及搜尋行為等條件
- 【再行銷廣告】:針對曾與網站互動但未完成轉換的用戶,展示客製化廣告,喚回購買意圖。
彈性的預算控制
Google Ads 提供高度彈性的費用管理,讓企業可以根據廣告成效靈活調整策略,達到最佳投資報酬率(ROI)。
- 【彈性的出價策略】:廣告主可以根據需求設定每日預算,並選擇多種競價方式,例如:
- 【按點擊付費(CPC】:僅在廣告被點擊時支付費用。
- 【按展示次數付費(CPM)】:根據廣告展示的千次曝光來計費。
- 【按轉換付費】:根據轉換結果(如購買、留名單)支付費用。
- 【即時預算調整】:根據廣告成效隨時調整預算,靈活分配資源至高效益廣告活動。
- 【小資預算也能投放】:無論是新創品牌還是大企業,都能根據自身能力設置合理的廣告預算。
即時數據追蹤與成效分析
透過數據驅動的決策,品牌能夠即時掌握廣告成效,並做出快速調整,提升整體行銷效益。
- 【廣告效益可視化】:提供詳細數據報表,追蹤廣告的表現,包括:
- 點擊率(CTR)
- 轉換率(Conversion Rate)
- 廣告曝光數與互動數
- 【轉換追蹤】:透過 Google Ads 整合 Google Analytics,深入分析用戶在點擊廣告後的行為,掌握購買或離開的環節,進一步優化行銷漏斗。
- 【即時優化】:廣告主可以隨時根據數據表現,調整關鍵字出價、受眾設定與廣告內容,確保資源最大化。
三、Google 再行銷代碼
每一個曾經進入過品牌官網的訪客都是有可能的潛在顧客,即使他們並沒有購買任何商品,但當他們造訪你的品牌官網時也代表他們是有購物意願的消費者,因此你也可以針對這批訪客作出再行銷的廣告策略。而這時就能透過 Google Ads 的再行銷代碼來進行追蹤,它可以透過安裝在網站或應用程式中,幫助品牌重新觸及曾經與網站或商品互動過的潛在顧客。
這些用戶可能曾瀏覽過商品頁、加入購物車卻未結帳,或者是訪問過品牌網站卻未完成目標行動。透過再行銷代碼,品牌能向這些用戶展示客製化廣告,進一步提高轉換率。重點整理其應用情境:
- 【購物車放棄者召回】:針對已加入購物車但未完成購買的用戶,展示「限時優惠」或「免運費」廣告,鼓勵他們回頭完成結帳。
- 【商品頁瀏覽再觸及】:向曾經瀏覽過特定商品的用戶展示相關商品廣告,增加購買機會。
- 【提高品牌曝光與忠誠度】:針對近期訪問網站但未進行任何轉換的用戶,展示品牌內容或其他商品資訊,提高品牌曝光度與信任感。
- 【交叉銷售與追加銷售】:針對已購買特定商品的用戶,推薦相關商品或配件,提升客單價(AOV)。
- 【活動推廣與限時優惠】:利用再行銷名單,快速推廣限時促銷或活動資訊,增加短期轉換成效。
四、Meta Pixel (Meta 像素)
Meta 身為全球社群龍頭,在全球使用者相當多,根據 We are social 2024 年發佈的數據,在台灣有超過 1,600 萬使用者,人口滲透率達 70.8%。因此是品牌商家不可輕忽的社群平台,積極利用 Meta 廣告功能抓緊目標客戶。
為了能更精準地投放廣告,我們應該先瞭解客戶的需求和特性!Meta Pixel 是一種「網站追蹤工具」,透過在網站上安裝的 JavaScript 代碼,幫助企業和行銷人員追蹤用戶在網站上的行為,並將這些數據與 Meta 廣告系統連結,實現「廣告成效分析、受眾再行銷 及 優化廣告投放」。
五、Bing & Yahoo 追蹤碼
假設你有在 Bing 和 Yahoo 投放廣告,那麼你也要考慮到究竟它們是否能有效地把客群都帶到你的商店裡。要知道它們的成效,你只需要設定好轉換追蹤就能看到廣告所帶到的流量以及訪客的活動,就能好好優化廣告的內容和受眾。
六、Google 代碼管理工具(Google Tag Manager)
介紹過以上這麼多種的追蹤工具後,可能你會覺得要去管理這些追蹤碼是很複雜的一件事情。Google 就為此建立了 Google Tag Manager 免費標籤管理系統,能整合並管理網站上的各種追蹤代碼(如 GA4、Meta Pixel、Google ads),無需手動修改網站程式碼,幫助你一次過管理不同的代碼程式。以下將會為大家介紹這個強大的工具:
- 【無需修改程式碼】:使用 GTM,可以快速添加或更新追蹤代碼,無需開發人員頻繁修改網站原始碼,提升工作效率。
- 【集中管理標籤】:提供單一平台管理所有的標籤與追蹤代碼,避免重複部署或程式碼混亂。
- 【即時預覽與測試】:GTM 提供「預覽模式」,讓你在發布前測試標籤是否運作正常,確保數據準確收集。
- 【版本控制與回溯】:每次發布標籤時,GTM 都會自動儲存一個版本,方便回溯與檢視修改歷史。
- 【多平台與第三方工具】:能輕鬆整合 Google Analytics 4、Meta Pixel、Google Ads 等工具。
SHOPLINE 商家如何安裝這些數據追蹤碼?
如果你是 SHOPLINE 的用戶,很簡單!
我們都提供了以上行銷工具的串接服務,商家只需要在各個平台上登記帳號並取得它們的「追蹤 ID」 ,然後在商家後台 →「設定」→ 「基本資料 」貼上追蹤 ID 就能成功安裝追蹤設定,幫你監測顧客在商店的活動行為,若能善用追蹤數據進行分析,對於增加品牌官網流量及規劃行銷策略會很有幫助!當然,SHOPLINE 本身的數據分析中心 Shoplytics 能提供你品牌官網營運的即時資訊,各位商家們也可以搭配起來一起使用,勢必能更精準地瞭解品牌當前的狀況唷!(詳細功能可看《Excel OUT!讓 Shoplytics 數據分析中心替你找出銷售翻倍的成長關鍵》)

延伸閱讀:
瞭解過這些強大的追蹤工具後,是不是也想快點試試呢? SHOPLINE 提供免費開店試用,想瞭解更多開店秘笈和重點,也可以預約專業開店顧問諮詢唷!
(文章封面圖片由 AI 生成再進行後製)
2 則留言
受益良多
謝謝你的支持~????